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原視野:設立公費原民教育師資班應考慮面向


原視野:設立公費原民教育師資班應考慮面向


■Tunkan Tansikian
最近又到了各校學碩博士各班別密集招生甚至放榜的季節,也陸續知悉許多原住民青年學子考上心儀校系,正準備展開另一段人生學習旅程。對於這一群即將攻讀高等學位的未來族群菁英,我期盼各位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此問題:「我該在未來求學階段學些什麼知識?尤其是為我的族群學些什麼知識?」
大學是人類社會高等知識研究學習場域,在學科分工下,分屬於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各系所學生,各自專精於某一領域知識的學習工作,此稱之為一般學科教育。
對於原住民學生而言,此類知識當然會佔用最多的學習時間,而且的確也該好好精進熟悉。但除了一般學科知識,我認為大家也應該要抽出時間投入族群知識的學習功課。
什麼是族群知識?約略來說,至少包括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以及如何面對族群當代議題這兩類知識。
前者較容易理解,指的是原住民族的歷史、語言、宗教、祭儀、部落運作、文化展現、工藝創作、土地自然資源使用等傳統知識。
後者則指原住民族在當前生存處境下,如何整合與此相關之一般學科知識與傳統文化知識,克服現有困境謀求族群未來存續空間的知識,尤其是我們該如何運用《原住民族基本法》爭取族群集體或個別成員權益的相關知識。
由於與原住民族相關之知識,目前極少系統性地被含括於現有一般學科建制,所以若想在大學階段學習族群知識,還真得花一番心思。不過只要稍願用心,其實並不難尋得這兩類族群知識的學習管道。
像是傳統文化知識,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或許學校通識教育或甚至某些專業系所會有一些原住民族概論、原住民族文化、原住民族文學或各族族語之類的課程,別放棄透過這些課程重新認識自己族群。 
至於原住民族當代議題知識,雖然多半難以在學校裡找到正式學習資源,但其實此一領域正是各位青年學子發揮長才之處,譬如各位可以試著想想看如何運用所學習到的一般學科知識,轉化用以解決當前族群迫切議題。
舉例言之,唸法律的同學,在研讀智財權相關知識時,可以想想看如何將其延伸至原住民族傳統生物多樣性知識與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議題。即使唸的是理工科,也一樣有發揮空間,譬如若你正好專精研究生物檢測晶片,不妨再延伸看看是否能用於偏遠部落地區的遠距醫療,讓族人也能受惠於高科技研發成果。
當然,除了課程學習,我更鼓勵各位彼此結合成社團,就族群傳統文化與當代議題共組研習活動、讀書會,或請族內耆老、專家學者座談討論,增進大家對自身族群的認識與責任感。
請各位千萬不要忘記,你不但是一個人或社會公民,你同時也是原住民族的一份子。身為社會公民,你學習著一般學科知識;身為原住民,你該學習一些族群知識。別只將大學就讀機會當成個人福利,而同時也應視為族群存續的契機。自己的族群還得自己去救,充實一般知識與族群知識,就是各位展現責任的開端!(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8511

反對原民校名 才是族群歧視

反對原民校名 才是族群歧視
【聯合報╱陳張培倫/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行政院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動會委員(宜縣員山)】

聯合報報導,桃園縣政府打算於航空城大園鄉設立原住民族完全中學,但地方政治人物卻以會造成族群對立為由,反對校名帶有原住民族色彩,縣府教育局獲知後,似乎打算放棄相關校名。
地方人物此番言論形同對原住民族的公然歧視,地方教育主管機關若迎合此番言論,等於向族群偏見低頭,恐成族群平等教育上的不良示範。
據了解,桃園縣府啟動該校籌備工作之初,就是為了協助改善原住民族教育弱勢處境而設,甚至還邀請地方許多原住民資深教育工作者參與規劃。如同報導中教育局長所言,未來此校不但提供一般課程,也將引入民族教育,包括傳統技藝學習,甚至與國外少數民族交流。這些措施均符合《原住民族教育法》之相關規定。
地方人物反對校名帶有原住民族色彩之理由,為擔心學生被貼標籤、造成族群對立,並主張使用像「航空城」之類校名。但該校本來就是為了原住民學生而設,即使兼招部分非原住民學生,也不應改變此初衷,校園規劃、課程安排、活動設計,理應考慮原住民族需求。既然如此,校名有原住民族意象有何不可?
地方人物反對理由,背後潛藏著長久以來對原住民族的偏見。試想,如果縣府打算設一所雙語教學且兼收在台歐美僑民及本國家庭子女的國際學校,難道他們也會主張為了避免學生標籤化而不要用「國際」相關字眼?
地方人物言論,分明是對「原住民族」一詞的汙名化。未來若學校成立且果真不用具族群意象校名,屆時就讀的原住民學生若知曉此段校名被壓抑歧視的歷史,難道不會造成學生心理障礙嗎?
反對言論似乎預設著,不去凸顯原住民族色彩,就不會造成族群對立。但要求弱勢的族群不得使用代表其集體意象的校名,不就正是這種心態極易造成族群關係緊張嗎?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此一不當心態,而非校名。
聯合報去年底願景工程專題,特別以歧視為題進行系列報導,當中引述排灣族作家撒可努說道:「『讓尊重取代歧視是一種共識,讓同理心是一種學習』,小朋友都能知道『文化的差異是要被理解,知道差異的文化是一種美麗的價值』。」
對族群多元的社會而言,讓每個族群都能自由平等而不受壓抑的展現自我,或許更能創造良性的族群關係。期待地方人物們以同理心看待校名,也期盼地方政府堅持正確的政策理念,成為弱勢族群的保護者以及族群平等的推動者!

【2013/05/20 聯合報】http://www.udn.com/2013/5/20/NEWS/OPINION/X1/7908437.shtml

以下是與上文相關的幾則新聞報導...
..............................................................................
原民高中校地變卦 桃園縣議員火大
桃園縣教育局設立原住民高中校地一變再變,從中壢文小12到大園客運園區文中1,均遭地方反對,導致設校期程延後,原住民議員昨天提出嚴正抗議,他們不滿少數人「視原民如瘟疫」,未來將持續監督,直到動土為止。
教育局長吳林輝表示,原住民完全中學經評估後,決定設在大園文小1,土地2.8公頃,符合高中設立標準,預定8到12月個內完成變更,2年時間完成籌備,如期招生。
原住民議員陳泰宇、吳春芳、洪國治,昨天在議事堂放置白布條及看板,對原住民完全中學設校一再延宕表達抗議,原先設校地點在中壢市龍岡文小12,後來變更到大園客運園區的文中1,原本都已敲定,縣政府也一再打包票,但因地方有「意見」,又改到大園文小1。
他們認為,政府制定決策,不能因地方有異聲就急轉彎,把原住民踢到旁邊,桃園那麼大,難道沒有原住民的容身之處嗎?而且改變設校地點時,事先沒有通知他們會勘,也沒有召開任何會議,直接就變更地點,「強迫」他們接受,這種草率作法完全不尊重原住民,他們要求縣政府拿出執行力及魄力。陳泰宇更說出「難道原住民像瘟疫」的重話。
陳泰宇等人擔心最後的大園文小1再跳票,要求教育局以專案處理,迅速編列規畫經費和成立籌備處,他們將持續監督,直到原住民完全中學動土為止。
【2013/05/0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原民高中校地變卦 桃園縣議員火大 | 桃竹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879833.shtml#ixzz2UMqMs6XQ
Power By udn.com 


..............................................................................................
擔心貼標籤 原住民高中要改名

桃園縣教育局計畫在大園客運園區文小用地,設立一所招收原住民學生的完全中學。
記者曾增勳/攝影
大園鄉反對設貼標籤的原住民高中,教育局聽到了,局長吳林輝昨天表示,未來在大園設立的是完全中學,校名不叫「原住民高中」,將與各界溝通再決定。教育局擇定大園鄉南港村的大園客運園區文小一用地設立「原住民高中」,消息傳出,引發大園鄉長呂水田、民代、村長等地方人士的不同意見。
呂水田、南港村長許茂認為,大園欠缺高中,教育局到大園設高中,地方歡迎,但是地方人反對校名「原住民高中」,擔心原住民學生被貼標籤、造成族群對立,不如使用航空城等其他特色校名,採取保障比例方式,鼓勵原住民學生就讀。
地方人的心聲,教育局聽到了,強調會與地方溝通,了解地方人的想法。吳林輝表示,未來這所學校將招收原住民、一般學生為主,不會只招收原住民學生。
吳林輝說,學校將規畫為國中、高中部的完全中學,初步規畫高中部招收6班、國中部4班,將是一所住宿型的完全中學,不叫「原住民高中」,校名為何?將與原住民、大園地方人再溝通。
這所完全中學,未來將保障一定比例的原住民學生就讀,將是一所住宿型學校,招收學生不限桃園縣,新北、新竹地區學生都可以來就讀。
吳林輝認為,原住民很多屬於弱勢家庭,父母不一定有能力或時間照顧子女及課業,學校提供學生住宿,也協助課業輔導,相信會吸引有心的家長把孩子送來就讀,學校將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課程、原住民技藝及英語課程,與國外少數民族往來,培養原住民、少數民族人才。
【2013/05/1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擔心貼標籤 原住民高中要改名 | 桃竹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906458.shtml#ixzz2UMpd1iZR
Power By udn.com 


.....................................................................................................
原民高中校名風波 地方喊冤
東華大學助理教授陳張培倫投書本報,指桃園縣政府準備在大園鄉設立原住民族高中(含國中),地方政治人物卻反對校名帶有原民色彩,形同公然歧視原住民族。
大園鄉長呂水田、縣議員徐其萬、南港村長許茂昨天澄清,強調絕不會歧視原住民,而是基於促進族群和諧,才會希望用較廣泛的校名,不要只以原住民命名,他們擔心學生反而因此被貼標籤,不妨以航空城或實驗、綜合高中較中性名稱,讓原住民、一般學生都能報名、一起讀書。
呂水田、徐其萬表示,鄉親反映認為,桃園縣原住民人口及就學,以中壢、大溪、八德、龍潭較多,大園鄉原住民少、交通不便。政府要照顧原住民,原住民完全中學「設在原住民較多鄉鎮較理想」,方便就近入學,大園尊重原住民,希望教育局規畫宿舍,讓原住民可以就近就學,至於校名可以再斟酌。徐其萬希望理性與原住民、教育局溝通,表達地方的看法。
學校所在地的南港村長許茂指出,地方希望不要侷限原住民國中或高中的名稱,就是不希望造成族群對立,或被認為歧視原住民,若依學者所言,是否也要設閩南、客家或新住民高中?他尊重學者個人意見,希望多溝通。
教育局長吳林輝說,事情要圓滿需要時間對話,地方上對學校名稱有意見,不宜貿然看成族群歧視,成立新學校獲地方認同很重要,雙方都有很高的期待,都是為了原住民學生好,會多花時間和地方、原住民意見領袖討論校名和學校規畫。
教育局表示,新學校計畫今年成立籌備處,104年招生,初期一個年級高中6班、國中4班各自招生,學校會有學生宿舍。
※延伸閱讀》
反對原民校名 才是族群歧視
【2013/05/2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原民高中校名風波 地方喊冤 | 桃竹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910776.shtml#ixzz2UMq6Yq4f
Power By udn.com 

.......................................................................................

爭取原民完全中學 陳泰宇:一再跳票會逼原民出草!

2013年5月22日 22:24
  • 爭取原民完全中學 陳泰宇:一再跳票會逼原民出草!

記者范文濱╱桃園報導

積極推動原住民完全中學的縣議員陳泰宇,上午總質詢中,再度要求縣長要承諾完成興建計畫,否則會逼原民同胞「出草」!陳泰宇議員用激烈的語氣來表達推動興建學校決心。針對外縣市頒發給原住民運動會優勝金牌選手獎金是25萬元而桃園縣的金牌選手僅6000元,其差異之大,讓得獎選手大表不滿,已有明年將投靠外縣市參賽傳言,建議縣政府要重視並予改善。

陳泰宇議員質詢表示,關於近日原住民完全中學的傳聞,是「藐視原住民教育權,輕率原住民教育環境」,他反對縣政府推動原住民完全中學的政策,因少數人反對而變卦急轉彎,讓原本取得的學校用地,轉為他用。為此他強力要求縣政府給予保證。否則還將出草的說法。陳泰宇議員提出三大要求:一、 儘速將大園文小一2.8公頃土地變更為文中之預定地。二、 立即成立原住民完全中學籌備處。三、儘速編列規劃經費。

陳泰宇議員也關心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優秀選手獎勵金的問題。他表示,桃園縣選手的成績表現很好,拿到總錦標第二名,而30面金牌更是全國最多。但是桃園縣選手拿金牌只有6000元獎金,是全國倒數第二,而新北市有18萬,雲林縣也有8萬元,其他縣市也都至少兩三萬元以上。

吳志揚縣長答詢表示,有關縣府設立原住民完全中學的政策,將持續推動。而關於參加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優秀選手獎勵的的獎勵金額,已經責成原民局通盤檢討。

原民局林誠榮局長表示,桃園縣在民國89年,領先各縣市,頒發原住民運動會優秀選手獎勵金,只是90年以後各縣市後來跟進,獎金比桃園縣更高,對此縣長已經責成原民局重新檢討。

有關社會局的社會福利制度:陳泰宇縣議員建議應該比照行政院版本,將老人裝假牙補助門檻降為55歲,他認為民住民老化比較快,有的四十幾歲已經嚴重掉牙。


原文網址: 爭取原民完全中學 陳泰宇:一再跳票會逼原民出草! | 台灣好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3/05/22/11689-2942037.htm#ixzz2UMqmqkyB

原視野:原住民大學生該學什些麼?


原視野:原住民大學生該學什些麼?


■Tunkan Tansikian
最近又到了各校學碩博士各班別密集招生甚至放榜的季節,也陸續知悉許多原住民青年學子考上心儀校系,正準備展開另一段人生學習旅程。對於這一群即將攻讀高等學位的未來族群菁英,我期盼各位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此問題:「我該在未來求學階段學些什麼知識?尤其是為我的族群學些什麼知識?」
大學是人類社會高等知識研究學習場域,在學科分工下,分屬於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各系所學生,各自專精於某一領域知識的學習工作,此稱之為一般學科教育。
對於原住民學生而言,此類知識當然會佔用最多的學習時間,而且的確也該好好精進熟悉。但除了一般學科知識,我認為大家也應該要抽出時間投入族群知識的學習功課。
什麼是族群知識?約略來說,至少包括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以及如何面對族群當代議題這兩類知識。
前者較容易理解,指的是原住民族的歷史、語言、宗教、祭儀、部落運作、文化展現、工藝創作、土地自然資源使用等傳統知識。
後者則指原住民族在當前生存處境下,如何整合與此相關之一般學科知識與傳統文化知識,克服現有困境謀求族群未來存續空間的知識,尤其是我們該如何運用《原住民族基本法》爭取族群集體或個別成員權益的相關知識。
由於與原住民族相關之知識,目前極少系統性地被含括於現有一般學科建制,所以若想在大學階段學習族群知識,還真得花一番心思。不過只要稍願用心,其實並不難尋得這兩類族群知識的學習管道。
像是傳統文化知識,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或許學校通識教育或甚至某些專業系所會有一些原住民族概論、原住民族文化、原住民族文學或各族族語之類的課程,別放棄透過這些課程重新認識自己族群。 
至於原住民族當代議題知識,雖然多半難以在學校裡找到正式學習資源,但其實此一領域正是各位青年學子發揮長才之處,譬如各位可以試著想想看如何運用所學習到的一般學科知識,轉化用以解決當前族群迫切議題。
舉例言之,唸法律的同學,在研讀智財權相關知識時,可以想想看如何將其延伸至原住民族傳統生物多樣性知識與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議題。即使唸的是理工科,也一樣有發揮空間,譬如若你正好專精研究生物檢測晶片,不妨再延伸看看是否能用於偏遠部落地區的遠距醫療,讓族人也能受惠於高科技研發成果。
當然,除了課程學習,我更鼓勵各位彼此結合成社團,就族群傳統文化與當代議題共組研習活動、讀書會,或請族內耆老、專家學者座談討論,增進大家對自身族群的認識與責任感。
請各位千萬不要忘記,你不但是一個人或社會公民,你同時也是原住民族的一份子。身為社會公民,你學習著一般學科知識;身為原住民,你該學習一些族群知識。別只將大學就讀機會當成個人福利,而同時也應視為族群存續的契機。自己的族群還得自己去救,充實一般知識與族群知識,就是各位展現責任的開端!(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8511